大商所举办商品互换业务试点总结推广交流会

  为进一步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深化银期合作,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深入总结和推广大商所商品互换衍生品业务试点业务经验,6月20日,大商所在大连举办“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试点总结暨扩大试点工作交流会”。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凤海及大商所相关部门代表与来自存管银行、外资银行、券商、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产业客户等40家机构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王凤海在致辞中表示,商品互换是大商所整合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资源,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的一项业务创新和场外市场建设的重要探索。商品互换基于大商所已上市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指数、期货价格或现货价格,依托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交易商功能,发挥交易所平台优势,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为产业企业提供了便利、灵活的个性化风险管理工具,具有公开透明、交易成本低、风险可控等优势。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大商所联合浙江特产石化、浦发银行、永安资本开展了大商所化工指数互换业务试点并取得预期效果,为产业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库存和价格风险开创新路径。

  据介绍,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衍生品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管理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商品互换为代表的场外衍生品,在满足产业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和财务安排等方面具有多样、灵活、高效等天然优势,未来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王凤海表示,大商所始终高度重视场外市场建设工作。2015年以来,大商所将场外市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之一,加快由单一、封闭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向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战略转型。三年多来,大商所先后上线场外市场综合服务平台等技术平台,自主研发并发布了36只商品期货指数,分别联合农业部、国家气象局发布了瘦肉型白条猪出厂价格指数和温度指数,初步形成覆盖综合、成分、主题及单商品的期货、现货指数体系,推进仓单串换、商品指数互换等场外业务试点,不断拓展和丰富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未来,大商所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围绕商品互换等业务模式创新,在总结前期经验基础上,不断拓展试点范围,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系统平台搭建和信用风险管理,为金融机构、产业企业参与场外市场提供配套支持和便利条件,努力与市场各方一道,走出一条符合产业需求实际、具有大商所特色的场外市场发展之路。

  会上,大商所清算部专家介绍了商品互换业务方案及试点总体情况,浙江特产石化、浦发银行、永安资本分别从产业客户、银行和风险管理子公司的角度介绍了试点项目的参与情况。浦发银行表示,银行参与商品互换业务丰富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进一步开拓了国内标的商品的风险对冲方式,优化了客户的中长期经济资本质量。未来,浦发银行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交易能力,丰富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报价与服务。浙江特产石化表示,商品指数具有连续性好、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为公司管理库存风险提供了较好标的。商品指数互换试点有效管理了公司冬季库存贬值的风险,丰富了中长期风险管理工具,并使公司财务报表更平稳,操作更便捷。永安资本表示,利用商品指数开发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提升市场参与度,提供多角度的套保方案。此外,会议还邀请了新加坡星展银行介绍新加坡掉期市场的基本情况。

  飞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关专家介绍了大商所场外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该平台在业务上构建了基于仓单现货交易、衍生品交易、清算、价格中心一体化的业务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实践了期货+互联网、期货+移动互联网等高可用、可伸缩的先进技术框架。未来,随着交易所场外业务不断推进,该平台将在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促进市场规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讨论环节,与会的商业银行表示,商品互换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和拓展银期合作具有现实意义,满足了实体企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此前银行与向客户提供的很多服务只涉及到买卖和资金环节,较少涉及价格风险的管理,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试点是缓释市场风险的有力措施,使银行能够补齐短板,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同时,银行代表建议未来能够与交易所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和银行基层客户经理的拓展培训,使更多有需求的产业客户享受到风险管理服务。并呼吁能够早日放开对商业银行直接参与境内期货市场的限制,让银行有机会为境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特产石化公司等实体企业代表希望未来商品互换市场能够具有更好的流动性,进而降低交易成本。风险管理子公司代表建议银行加大对子公司的授信力度,提高子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大商所

责任编辑:窦晓芸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