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处理巨额债务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最重要任务

摘要
李扬表示,国际组织对2021年全球经济持乐观态度的前提是疫情得到控制、强有力的公共投资以及央行持续性提供流动性支持。

  金融界网5月26日消息 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十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于5月26—28日在上海期货大厦以“线上+线下”形式举行。本届论坛聚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谋期货市场未来发展之道。在5月26日上午的主题峰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参与并发表主题演讲。

  李扬表示,国际组织对2021年全球经济持乐观态度的前提是疫情得到控制、强有力的公共投资以及央行持续性提供流动性支持。2021年1月17日,世界疫情似乎到了转折点,促成转折的因素既有主要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也有疫苗的推出和广泛应用。但是疫情蔓延有了分化。其中,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明显好转,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复。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将曲折而漫长。

  疫情使世界进一步分化,发展中国家在疫情控制中更向显示出脆弱性。除了卫生系统承载等,从经济层面来看,发展中国家对全球供应链波动、需求下降、旅游业停滞的承受力也较弱。虽然在全球经济复苏初期,发展中国家表现突出,但在缓慢复苏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也显示出很大的脆弱性。疫情可能拉大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距离。

  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也将发生变化。李扬提到,如果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中国不再保持一枝独秀,全球经济形势将有大的变化,国内经济也将面临新的国际环境。2020年中国出口超高增长的前景可能不再,下半年可能比较明显。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恢复,可能加速实质性推动全球产业链、供给链、价值链重构。这些都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科学、深入、全面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从全球市场来看,他表示,由于全球经济处于长期下行通道,资本的边际产出亦呈现长期下行趋势,货币当局释放出的流动性绝大多数都不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滞留在金融和其他流通领域。大体而言,源源不断的货币资金大多进入了资本市场。而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债务更是“一泻千里”。如何处理巨额债务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最重要任务。

关键词阅读:债务

责任编辑:窦晓芸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