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协会:开启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者|中国期货业协会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7期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法》),自8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金融法律体系中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基金、期货六大板块的最后一块拼图,《期货法》的出台有着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明确立法宗旨和三大功能定位,展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

  《期货法》的出台,明确了一个基本法理问题:期货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战略定位。《期货法》开篇第一条就列明立法宗旨“促进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国民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充分展现了国家对期货立法的重视和支持期货行业发展的鲜明立场。《期货法》总则第四条明确“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阐明了期货市场具有的经济功能。国家层面大力认可和支持期货市场发展,与期货及衍生品的基本金融属性、三十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取得的发展成就、当前我国面临的复杂国情世情都有关系。

  第一,期货天然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属性,符合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纵观国际成熟市场发展历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多元的、综合的,潜在的功能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看,一是期货市场能提供分散、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期货衍生品源自农业、金属、能源、金融等多个原生行业,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二是期货市场能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相比现货市场价格信息的短期性和滞后性,期货价格具有连续、公开、超前的特性。三是期货市场能服务国际资源配置。当前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主流是将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我国进口原油、大豆、玉米、铜等大宗商品时,一般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的期货交易价格作为贸易谈判的定价基准。从微观层面看,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可以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号,有助于企业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盲目性;期货市场严格的信用审查、履约担保制度等,保障参与者具有较高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企业通过期货市场交割可以拓宽现货采销渠道,弥补现货市场流通不足。我国油脂油料、有色行业利用海外期货价格管理风险开始得较早,目前90%的企业都参与了期货市场,行业经营绩效和利润都稳定持续增长。近些年,期货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服务中小微企业、助力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发挥期货特色优势服务实体经济现实需求。

  第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成就辉煌,具备了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产业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长,期货市场风控制度日趋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日益增强,并成功经受住了一系列外部冲击的考验。期货市场影响力日益提升,2021年期货市场成交额581.20万亿元,其中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品种工具涵盖农业、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部分品种已成为产业定价和风险管理重要工具,场外衍生品市场初具规模,已具备在更高层次服务国民经济的条件。

  期货的功能不像银行和证券融资功能那样直观,具有隐蔽性,加之专业性强,使用杠杆交易,操作不当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因此不易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甚至被认为有负面作用。即便在美国,历史上对期货市场的争议也长期存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要统一大众对期货和衍生品功能的认知还需要较长时间,现阶段《期货法》出台,对于缩短这一过程有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国情世情,颁布《期货法》是稳定金融局势、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之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考验。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频发,金融危机影响加重,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相关实体经济面临的经营不确定性增大。从国情来看,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大、经济转型加快,中小农户、小微企业众多,需要把资源充分配置到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自然资源较为匮乏,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农产品和能矿产品,资源供应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迫切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国内期货市场做有力支撑。

  深层次优化期货市场交易者结构,助推市场发展跨越升级

  第一,明确套期保值概念,鼓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入市。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实现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相同的关系,在两个市场上建立一种相互冲抵的机制,从而将价格变动风险大部分转移出去。期货市场的基础功能在于套期保值,我国期货市场迫切需要吸引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这类优质企业的参与。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叠加供需错配及流动性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实体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均大幅增加,参加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A股发布关于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公告的公司数量超过850家,在A股4840家上市 公司中占比约17.6%。对比全球五百强企业中参与期货衍生品交易的比例超过90%,标准普尔指数中的上市公司参与比例超过80%,未来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期货工具的空间广阔。在上市公司对避险工具的选择上,以外汇期货最多,其次是商品期货。开展商品套期保值业务主要在场内交易所;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主要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运用工具包括远期、互换、期权、期货等。

  《期货法》颁布前,各地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法律禁止国有资产做投机交易,套期保值操作存在基差风险,管理不善也会出现亏损,国企管理层在考核评价中,对于期货套期保值亏损将承担很大的责任,加上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审计制度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造成国企管理层对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并不积极。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也面临着对衍生工具运用不熟悉、风控制度不完善、财务处理不标准等问题,偶尔爆出“将套期保值做成投机引发巨亏”“合约到期未及时对冲被逼仓”等重大风险事件。

  《期货法》明确了套期保值的定义并鼓励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确认套期保值持仓限额豁免制度。这不仅对企业参与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的目的、策略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也便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从事套期保值交易时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还有助于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信息披露准则等配套制度的尽快完善,形成鼓励吸引大型优质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良好氛围。

  第二,将衍生品纳入统一监管,为工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新型农业主体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服务。

  相比场内标准化交易品种不够丰富、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场外衍生品市场具有个性化定制、条款设计灵活、场外期权保证金占用小等优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灵活的风险管理安排,是各国金融创新的重点。《期货法》规范衍生品市场管理,鼓励发展场外交易平台和衍生品综合交易商,同时明确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引导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将有利于场内场外市场协同发展,创造出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上中下游主体一体化运营。近些年期货风险管理公司深耕实体产业和期货现货市场,通过期现结合、场外衍生品业务,创新业务模式,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农企农户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对于工业产业链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基差点价,可以管理采购价格风险,稳定销售渠道;通过含权贸易,将点价和场外期权相结合,可以确定最高采购成本和最低销售价格,锁定预期利润;通过期货交割、期转现、仓单置换等,可以在期货市场进行采购和销售,应对商品流通风险;通过仓单回购、基差贸易和库存管理一揽子服务,可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缓解现金流紧张。

  对于中小农户来说,“订单农业+期货”业务模式有助于促成“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信用难题”,保障农民种植收入稳定性,增强大规模种植的信心;通过“保险+期货”业务模式,综合运用场内期货和场外衍生品工具,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引领和撬动财政资金介入,服务初级农产品的保供稳价;涉农企业运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可以指导科学理性种植,期货市场交割的标准化规范化反过来又推动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升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技术、工艺和农产品质量。

  第三,完善交易者保护制度,优化市场环境,吸引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是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重要投资场所。根据美林时钟大类资产配置理论,经济周期、通胀周期的轮动规律与资产配置有密切联系。商品类资产具有抗通胀的属性,跟传统的股票、债券类资产相关性低,因此CTA管理期货策略既能把握商品市场投资机会,又能起到多样化工具的作用,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比。通过套期保值对冲操作,金融期货和场外衍生品运用在投资中可以起到结构性保本的作用。而且期货保证金杠杆交易占用资金头寸小,交易灵活,对于机构投资者做大类资产配置具有很大吸引力。

  《期货法》为吸引专业交易者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提升交易者的权益保护力度、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成本、促进期货交易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确立场内期货合约品种上市注册制、加快新品种上市步伐,明确跨境交易和监管要求、吸收国际先进立法惯例等。这些无疑将大大改善和提升期货市场法治生态和环境,使得期货投资有法可依,增强交易者参与期货市场的信心。对吸引公募、保险、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吸引CTA策略为主的私募基金入场投资、吸引境外交易者参与境内期货市场有积极推动意义。

  拓展期货经营机构展业空间,助力培育衍生品综合交易商

  期货经营机构是连接期货市场和投资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共有150家期货公司,分布在31个辖区。上半年期货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其中手续费收入128.2亿元,占比63.5%;累计净利润50.1亿元。期货经营机构普遍面临业务模式单一、实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期货法》扩展了期货公司业务范围,提升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做市、境外经纪等创新业务的地位,为期货公司扩充资本实力、增强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预留了法律空间,推动期货公司向提供定价、交易、经纪等衍生品全链条综合服务机构的定位转型。

  鼓励期货公司做大做强期现结合业务,架起场内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市场与实体企业多样化、差异化风险管理需求之间的桥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个性化套期保值方案、设计产品和交易策略、优化交割仓储物流、支持资金融通,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鼓励期货公司提供专业的定价和做市服务。提升政策面、产业链供需基本面、基差变化规律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跟踪供需变化,熟练运用各类衍生工具,形成定价和交易策略模型。担当做市商职责,为市场提供连续报价,保障市场交易连续性和流动性。

  鼓励期货公司发展成为专业的商品基金管理人,发行量化对冲、期现套利、CTA趋势策略等主动管理产品,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更好服务公募、保险、年金等机构投资者,改善期货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丰富大类资产配置。

  《期货法》为自律组织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开辟广阔空间

  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至今二十多年,已经成为期货市场监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07年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其后续的四次修订中,均专章规定了“期货业协会”的法定地位和自律管理职能。《期货法》延续了对“期货业协会”设置专章的做法,从行业基本法的层面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协会的法律地位。与现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相比,《期货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协会会员组成和职能方面。一是在会员组成上,明确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加入协会,期货服务机构可以加入协会,为协会下一步修订章程优化会员结构、丰富会员类型奠定了法律基础;二是在协会职能上,在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加强交易者教育和保护、管理行业信息安全工作等方面对协会提出了具体要求。

  下一步,协会将紧紧围绕《期货法》赋予的定位和职责,坚持“自律、服务、规范、发展”的理念,继续充分履行行业自律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期货法》的落地实施。

  一是引导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提升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保障初级产品稳产保供、服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服务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发挥期货功能。大力提升场外衍生品工具创设、业务模式创新、交易定价做市服务、大类资产配置和研发投资组合策略等专业水平。协会将结合行业发展情况适时吸引更多期货衍生品市场重要参与者加入协会,纳入统一自律管理。

  二是着力构建“期货和衍生品法时代”自律规则体系,优化行业标准,建立完善期货自律规则体系“四梁八柱”。进一步提升期货和衍生品行业自律管理的水平,加强自律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协同“五位一体”监管部门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积极配合证监会做好与《期货法》相配套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修改、废止与解释工作。

  三是加强以信义义务为导向的行业文化建设。加大期货和衍生品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行业正面宣传和交易者保护。注重期货和衍生品学科体系建设,组织编写高质量教材。做好宣传工作,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徒法不足以自行,《期货法》的权威不止于立法,更在于法之必行。有了根本大法,还需要制定配套规章制度去“承上启下”,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期货领域的定价和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对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如何找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服务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助力国家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将《期货法》中的突破创新和前瞻性安排在现实中逐步实现?这些问题考验着全行业的智慧。道路虽不平坦,前途无比光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基本法的指引下,我国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必将出现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阅读:中国期货业协会 期货市场

责任编辑:申雪娇 RF13056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