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ysteel农产品网
【导语】众所周知,受阶段性供应偏紧影响,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尤其随着二次育肥进场增加,价格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但新冠疫情影响下,终端消费低迷,需求偏弱始终为最大利空。那么供需博弈之下,到底孰强孰弱?
首先供应方面来看,阶段性供应偏紧始终未得到实质性缓解。第一产能恢复不快,据Mysteel农产品调研数据显示,9月份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加1.27%,增幅不超2%且不及8月份(8月份增幅1.73%)。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养殖端对于仔猪和二元母猪补栏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仔猪补栏已错过最佳时间节点,另一方面,养殖户经历了上一轮的深度亏损之后,刚刚开始恢复“元气”,对于增加产能方面仍显谨慎,相较于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育肥而言,二次育肥似乎是更好的选择。“短平快”模式能够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
说到二次育肥便是导致进一步供应偏紧的重要原因,从7月份开始,二次育肥进场积极性明显增加,据悉高峰时期能占区域出栏量的一半左右。导致部分屠宰企业收猪困难,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另外,二次育肥多采购200斤左右的小标猪为主,部分规模场小体重猪出栏增加也为目前大猪供应不足埋下伏笔。据悉,当下仍有二次育肥主动进场,虽然价格已然偏高。
需求方面分析,目前白条走货依旧不快,虽然随着天气转冷。逐渐转入传统旺季,但需求增量十分有限,新冠疫情影响持续,短线集中性消费难以恢复。此外,白条价格被动上涨一定程度抑制终端消费,尤其近期价格上涨过快,过高,令许多消费者“吃不消”。从批发市场的到货情况和屠宰企业的开工情况可见一斑。
那么供需博弈之下,到底是供应偏紧的利好继续支撑猪价维持高位水平,还是需求偏弱的利空更胜一筹?短线来看,阶段性供应偏紧似乎更占上风。分析来看,散户二次育肥热度虽然有所消退,但看涨情绪依旧,短线压栏增重为主,随着天气转冷,大体重猪受欢迎程度明显增加,因此散户会选择养大一些,且高价背景之下,前期入场散户利润有保证,目前已无后顾之忧,据悉常规出栏体重达到320-350斤。规模场方面,目前计划完成度较好,有甚者出现超卖,体重不足情况下不急于出售。综合考虑,短线供应不会出现明显增加。至于需求,目前已属低位水平,消费已降至底部,下降空间有限,反而随着传统旺季到来,腌腊、春节诸如此类,需求或不降反升,利空或逐渐减弱。
长远来看,随着时间节点临近(腌腊、春节)以及出栏体重达标,二次育肥猪不乏出现集中出栏可能,届时价格或将出现“踩踏”。并且今年春节提前,销售时间缩短,养殖端或面临一定压力。针对后市节后3月份乃至明年上半年行情还要看需求和产能恢复情况。


- 银行股迎来“黄金买点”?摩根大通预计下半年潜在涨幅高达15%,股息率4.3%成“香饽饽”
- 华润电力光伏组件开标均价提升,产业链涨价传导顺利景气度望修复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发射间隔从早期1-2个月显著缩短至近期的3-5天
- 光伏胶膜部分企业上调报价,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改善涨价空间望打开
- 广东研究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助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 折叠屏手机正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主流消费群体渗透
- 创历史季度新高!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环比增长20%
- 重磅!上海加速推进AI+机器人应用,全国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盛大开幕,机器人板块持续爆发!
- 重磅利好!个人养老金新增三大领取条件,开启多元化养老新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喜人!
- 重磅突破!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创新高,广东打造太空旅游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商业航天迎来黄金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