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ysteel农产品网
十一月份产区玉米价格持续偏强运行,带动销区市场价格上涨。但随着国内玉米价格不断上涨,进口玉米优势重现,再加上近期猪价不断下跌,华南市场需求持续不佳。
截至11月16日,东北新粮广东蛇口港二等散粮自提价格在3010-3020元/吨,较上周期(11月9日)上涨20元/吨,涨幅在0.67%,环比上涨2.37%;集装箱价格在3080元/吨,较上周期(11月9日)上涨30元/吨,涨幅在0.98%,环比上涨1.65%。本周期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期货上行,提振市场心态,另一方面是产区价格偏强运行,北方港口价格不断上涨,到货成本增加,支撑贸易商报价偏高。
港口玉米走货偏弱 库存增加
截至11月11日,广东港内贸玉米库存共计50.2万吨,较上周增加1.8万吨;外贸库存27.3万吨,较上周减少0.3万吨;进口高粱82.9万吨,较上周增加4万吨;进口大麦2.7万吨,较上周减少1.2万吨。从港口库存数据来看,广东港口内贸玉米库存呈上升趋势。据了解,北港解除静态管理后,发运正常,新粮后期到货量会比较多,但目前销区下游需求持续偏弱,现货成交缓慢,港口库存增加。
饲料企业持续观望 随用随采
从饲料企业库存天数来看,华南地区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天数维持在25-30天,部分大厂库存偏高在45天左右。目前全国生猪出栏均价 24.03 元/公斤,较上周下跌1.16元/公斤,跌幅为 4.61%。疫情影响下,终端需求回温缓慢,屠企维持低位开工,目前市场猪源充足,看空情绪较强,猪价延续震荡偏弱。整体来看,玉米价格持续高位震荡,且猪价继续下跌,下游饲料企业需求较上周期减少,多持观望心态,随用随采,买货节奏持续放缓。
利空利好交织 市场延续高位
综合来看,产区价格偏强运行带动销区玉米价格上涨,与进口玉米价差拉大,下游饲料企业对内贸玉米需求偏弱。进口玉米船期集中在12月份,11月份-次年2月份到货量较多,加之国内玉米价格偏高,猪饲料需求较差,多数企业仍维持观望,部分略低库存适当小批量采购,建库意愿不高。目前利空因素偏多,但考虑到产区价格强势支撑,短期内玉米价格仍是震荡为主,持续关注饲料企业心态及进口玉米船期。
关键词阅读:玉米



- 今日十大热股:中美贸易传来利好,PCB人气爆棚中京电子翻倍,4000亿巨头罕见涨停,8天6板妖股提示风险
- 亚洲最大卫星制造基地“强磁场”效应初显,带动5000亿元产值
- 是供给侧收缩+AI需求共振,存储芯片大幅涨价,量价齐升或将持续到2026年
- 国际巨头持续提价,POE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巨大
- 公安部等部门出手,加速商用密码领域建设进程
- AI基础设施建设提速,PCB产业链高景气度延续释放
- 覆铜板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AI高景气带来新机遇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硅基负极已经开始批量应用
- 脑再生科技暴涨122%,盘中多次熔断!国家药监局: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