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者】申银万国期货首席风险官万娴子:“保险+期货”对构建和完善农产品产业链定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编者按

  纯粹的农业保险和纯粹的期货机制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依托保险为纽带,将分散的农户与期货市场联系起来,通过推行“保险+期货”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农户及企业规避潜在风险,稳定收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进行购买期货公司的看跌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能够完全对冲市场风险。

  与此同时,期货公司为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设计专业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在期货市场交易转移和化解市场价格风险,实现期货期权回归实业,服务实体的初衷。

  1.金融界:贵公司在过去一年参加了哪些“保险+期货”项目,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个?在参与扶贫工作中,结合每个帮扶县不同的实际情况,还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效果如何?

  万娴子: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下称申万期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足期货及衍生品的专业优势,在证监会、中期协以及四大交易所的支持下,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和开展“保险+期货”项目。2020年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4个,遍及广西、甘肃、河南、重庆、山东、云南、江西、海南等八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承保货值达2.89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中惠及贫困户4.25万户,在服务“三农”巩固脱贫成果方面贡献了力量。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20年8月份,从基本面来看,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各橡胶主产区开割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延期。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活动陆续恢复,上游橡胶的需求量上升。然而东南亚地区又迎来季节性雨季,严重拖累割胶产出,对下游供给端造成了较大压力。但是从期货盘面上看,国内天然橡胶主力合约在12000元/吨附近震荡,处于近两年的高位。因此对于橡胶期货后市的走向,市场预期不一。但从农户角度来看,若橡胶售价持续走低,对于尚未从疫情带来的经济打击中完全恢复的农户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上期所支持下,申银万国期货联合人保财险、海胶集团在海南临高县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临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50.2万人,2016年以来的建档立卡户19685户。海南临高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共投保种植面积68965.4亩,投保量达1.06万吨,惠及胶农种植户11447户,其中建卡立档贫困户5264户。

  针对当时橡胶期货的特殊行情与后市走势的不确定性,申万期货在原亚式看跌期权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入锁定和障碍敲出结构,一方面在极端市场情况下天胶价格大幅下跌时为种植户提供下跌保护,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在天胶价格震荡波动期间为种植户增强收益。项目在保险期间橡胶价格总体上涨的格局下依然保持了75.82%的赔付率,为投保种植户实现理赔333.61万元,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该项目投保种植户在获得现货市场价格上涨好处的同时,还获得了期货市场价格向下波动时的收益增强,充分发挥了“保险+期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保障农户收入的重要作用。

  申万期货深入帮扶县产地调研,认真开展农户情况摸底工作,通过与当地政府以及驻地保险公司沟通,了解当地农产品产销现状和农户诉求,加强基本面研究,深入开展“点到点”精准定位扶贫。比如甘肃会宁,虽然干旱贫瘠,但素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称号,玉米播种面积约100万亩,针对会宁玉米产业,申万期货和中投证券共同出资,投保现货量42087.5吨,实现赔付金额189万元。

  2.金融界:保险+期货”服务“三农”创新型模式,您认为,相比其他服务“三农”的模式有哪些优势?

  万娴子:近些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2000年8月24日,湖北省监利县一个乡党委书记给朱镕基写过一封信:“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由此可知农业最大的问题是“靠天吃饭”。我国在管理农业市场风险的办法主要依赖财政补贴,但是该政策会带来过重的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扭曲,无法向产业链反应真实的价格信号。

  为规避市场化改革后日益凸显的市场风险,保障农民种植收益,国家开始提倡运用市场手段和金融衍生品工具,通过“保险+期货”工具开展“三农”服务工作。这一系列改革与传统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政府补贴模式的改变,政府开始从对农户的直接经济补贴向更为市场化的方向转变。

  从国外农产品市场发展史来看,1992年美国农业部宣布开始为期3年的农产品期权试点项目,州政府鼓励农场主参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期权交易,通过购买看跌期权来对冲农产品的价格风险。其中,州政府对农业的直接补贴转向为其支付交易手续费和部分权利金,极大的提高了农场主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期权的成功也促使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探索自身的农产品挂钩市场的发展之路,通过市场来分散农养殖户“靠天吃饭”的不可控风险。由此可见,充分发挥衍生品市场分散风险的市场功能,通过金融市场完成农业补贴,“以市带农,就市补农”具有更加可持续的效用。

  3.金融界:“保险+期货”跨界合作是大趋势,在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基础上,更多的项目出现了政府机构、银行、合作社。对此,您怎么看?

  万娴子:这些年来,申万期货共开展了多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各产区地方政府、农户、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从本质上而言,“保险+期货”是指农业经营者或企业为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向保险公司购买期货价格保险产品,同时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将风险转移,期货经营机构利用期货市场对风险进行对冲的模式。

  期货对于普通农户而言非常陌生,直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操作经验以及资金保障,这对于普通农户来讲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相比之下保险产品要熟悉的多,且不需要考虑保证金占用、强行平仓等期货规则,更易于农户的理解和接受,保险公司强大的综合实力、完善的基层服务基础设施、广泛的客户群体,也更有利于价格“期货+保险”产品的推广,打通了对接“三农”的“最后一公里”。

  农业合作社一般是通过联合生产将农村分散的劳动力、土地、资金和市场整合起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布局,科学化水平高。相比普通散养农户,他们资金实力相对较强,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保险+期货”项目的接受度也较高,降低了项目工作对接中的沟通成本。加之他们自有的规模化优势和成本优势,非常有益于项目后期工作的衔接配套,对“保险+期货”项目的推广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银行对个体农户、合作社、农业种植养殖以及加工企业的传统中小贷款项目相对谨慎。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主体的资产底子薄、无担保抵押、且信用违约风险高。但是随着“保险+期货”项目的持续深入推广,参与项目投保的农户、合作社、农业种植养殖以及加工企业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信用水平,极大化解了银行方潜在的担忧。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将农户、合作社以及企业是否参与“保险+期货“作为是否优先开展贷款的一项重要指标,有的银行甚至预算了专项扶贫资金直接与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展”保险+期货“项目。银行的参与将会缓解农户和农企资金压力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也将大大加速”保险+期货“项目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的进程。

  在每次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谋划,包括具体的操作模式、资金来源,以及申报流程、风险管控等,对参保面积、参保农户等信息的真实性反复核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他们也会利用广播、会议等方式进行思想动员,鼓励农户主动申报,还会建立专门的“期货+保险”项目微信群,与农户直接沟通,互通信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和助推作用。

  总之,“保险+期货”项目各环节中的每个参与者都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缺一不可。

  4.金融界:为推动“保险+期货”的可持续及可复制性,从期货公司角度,您认为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万娴子:首先,目前“保险+期货”项目还只是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项目,覆盖范围与受益群体十分有限。由于农户缺少专业的金融基础知识,导致推广模式的时间成本和难度提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期货公司还将继续加大“保险+期货”模式的宣导工作,通过金融保险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农户的风险管理意识。

  其次,为推动“保险+期货”的可持续性及可复制性,还需争取提高包括政府资金在内的外部配套资金总额及占总保费的比例,提高农户参与投保的积极性。

  此外,在项目方案设计方面,积极研究在同等条件下更有益于提高赔付率与农户风险保障的期权策略,提升农户的种植收益的保障程度。

  5.金融界:“保险+期货”模式已正式开启第六年试点工作,但试点数量并没有显著增长。从贵公司角度,参与“保险+期货”项目有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

  万娴子:首先是保费来源。保费来源一直是制约“保险+期货”项目推广的阻力之一。目前“保险+期货”的保费构成一般为交易所、期货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支持一部分,农户或合作社自筹一部分。如果没有其他资金支持,农民或合作社参与意愿明显下降。纵观国外发达国家农户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当地州政府同样会对其支付交易手续费与部分权利金,以降低农户入市壁垒,提高参与积极性。因此,在“保险+期货”业务下一步拓展过程中,还是需要财政适当介入,设置农险专门管理机构,实施长期且有效的财政补贴政策,对不同投保期限、保障水平、免赔率等条件实现差异化财政补贴,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还是要持续大力推进农村信贷、担保、投融资等方面的金融创新服务,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减轻农民和建档立卡户自缴保费的负担。

  其次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关性问题。对于同一种农产品,不同产地、不同品相的现价价格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期货一般对于交割品质量要求较高,但普通农户自己种植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存在现货价格大幅下跌,期货价格却跌幅很小,这样农民既拿不到赔付,现货还可能蒙受损失,赔付效果不明显,还有可能影响次年参保的积极性。“保险+期货”是典型的价格保险,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对项目的推广以及收益影响重大。当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粮食收购模式是基差收购模式,也就是在农户与现货企业之间按照交易所相关产品与投保地区的地域升贴水、粮食升贴水约定一个固定基差,签订基差合同,农户可以根据期货盘面价格进行升贴水调整后进行点价卖粮。也就是在现有“保险+期货”基础上嵌入尾端基差采购模式,解决农户销售端的问题,同样也可以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

  另外,还需要继续加大期货培训服务力度,提高农户对衍生品市场的理性认识和风险管理意识。

  6.金融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保险+期货”也将使期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您如何看“保险+期货”发展前景、机遇及挑战?

  万娴子: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文件指出: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这已经是该模式连续第五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保险+期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高度认可,也对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提出了新要求。

  2020年,各种黑天鹅事件扎堆袭来,新冠肺炎、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中美贸易战等,实体经济的避险需求开始上升,尤其对于饱受农产品价格波动之苦的农村地区,更加平添了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农户及新型农业主体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日益迫切。“保险+期货”是一种创新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也是期货行业整合保险、银行资源,群策群力,联合开展的护航“三农”经济发展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纯粹的农业保险和纯粹的期货机制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依托保险为纽带,将分散的农户与期货市场联系起来,通过推行“保险+期货”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农户及企业规避潜在风险,稳定收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进行购买期货公司的看跌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能够完全对冲市场风险。与此同时,期货公司为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设计专业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在期货市场交易转移和化解市场价格风险,实现期货期权回归实业,服务实体的初衷。“保险+期货”项目实现了用市场来引导农业,补贴农业,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重要实现手段,有助于形成多方共同受益的交易闭环。可以预期“保险+期货”在未来服务“三农”发展和实体经济方面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此外,“保险+期货”项目对于推动构建和完善农产品产业链定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有利于形成期货与现货价格的良性互动。

  “保险+期货”项目一贯以服务“三农”经济为己任,为涉农产业主体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但是在试点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期货公司,一方面需要在银保监会的支持下积极探索“保险+期货”产品的灵活性,根据不同地区农户设计个性化方案,以最大效力实现三方共赢。此外还需加大推广引导,扩大试点项目覆盖范围,继续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产品价格补贴模式。

关键词阅读:申银万国期货 保险+期货 护航者

责任编辑:窦晓芸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
全部评论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