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混沌天成研究
观点概述:
宏观方面,最近其实是处于一个中美欧边际好转共振的时间窗口,美国这边通胀下行紧缩到头经济尚有韧性带来了软着陆的预期,中国这边放开之后第一波冲击迅速过去居民出行呈现出非常迅猛的复苏斜率自然带来了对节后疫情彻底过去之后经济复苏的强烈期待,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复苏带动了众多非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欧洲这边,进入12月底,暖冬叠加天然气库存高位彻底打消了能源危机的担忧,欧洲近期经济数据又连续好于预期。
以上,即是最近的中美欧共振的状态,这种共振最显著利好的标的正是铜以及非美货币,上证50这种大盘价值既受益国内经济复苏又受益海外利率见顶的双击,所以最近北向拼命狂买大盘股。
这种共振状态要证伪,需要看到海外经济衰退压力加大,以及国内节后工业生产消费的高频数据不佳才行。海外的经济衰退压力可能要往后推一个季度才会明显,国内的数据不佳可能得在两会过后才会形成压力,所以这么想,其实当前的这个上涨驱动可能还没结束,持仓过节压力应该不大。
策略建议:
持仓过节问题不大
风险提示:
疫情、地缘政治、国际关系
一
宏观
1、国际宏观
当前的利率水平已经能够起到限制需求下滑的作用了,海外中长期实际利率的顶部应该是看到了。
尽管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等利率敏感性行业已经出现明显下滑,但是美国就业市场仍有韧性,居民消费仍在高位,叠加通胀下行和利率终点已现的状态,增加了市场对于美国软着陆的预期。
进入12月份能源危机担忧和实际冲击彻底消退之后,欧洲的经济数据持续呈现出超预期的状态,叠加通胀见顶,最近整体市场的金融条件也开始呈现边际舒缓的迹象。
2、国内宏观
货币政策层面,国内23年整体会是一个弱复苏的格局,货币政策层面难有大的宽松动作,但也不至于很快收紧,暂时难以构成权益资产的主矛盾。
受疫情过峰影响,当前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牢靠,工业生产遭遇停摆甚至直接春节前停工了,但如果我们去看居民出行等高频数据的话,会发现呈现出非常迅猛的复苏势头,那在春节后复工之前,市场自然就会去呈现出高涨的国内复苏预期,毕竟当前是国内经济复苏斜率最陡的时候,且无法证伪,铜的上涨,上证50、人民币的强势,本质的原因都在此。
二
数据跟踪
1、资金面;
海外利率终点已现叠加对国内的疫后复苏预期,外资最近强势流入;散户代表的基金发行随着市场见底也有触底迹象;私募基金仓位从11月份开始陆续开始加回来,但整体水分仍不算高。
2、估值
当前的估值水平仍然不高,考虑明年底海外紧缩压力褪去,起码不至于再比当前的估值水平低了,叠加股市一年6%-10%级别的盈利增长,其实整体股市的胜率还是比较可观的。
3、驱动
国内经济开启弱复苏,大盘价值盈利上将会显著收益,海外利率见顶,外资作为极大的边际流动性也会助推大盘价值。
节前放假因素叠加国内流动性难有更好预期,导致场内流动性状况并不活跃,中小盘近期遭受场内流动性的压力。同时中小盘制造业占比高,对出口和外需依赖度更大,即便还是是软着陆,那需求下滑的方向也是确定,所以企业盈利层面对中小盘的压力上半年仍然会一直在。
关键词阅读:股指


- 国家数据局将推10多项数据要素政策,相关龙头企业有受益
- 发改委编制“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深海科技潜力巨大
- 3700点得而复失,券商板块盘中巨震!未来金融股还有哪些机遇?
- 重磅!国家部署"十五五"海洋经济规划,多项利好政策加码,海洋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
- 重磅!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突破性问世,精度比肩国际,产业链或将全面腾飞!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今日北京开幕,500台机器人将展开538个比赛项目竞技对决
- “AI+医疗”政策再添猛火!浙江十部门联合发文,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加速落地
- 星河动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二号运载火箭多项关键地面试验,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的双重拐点
- 技术+降本+政策三重催化,Robotaxi已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基础
- OpenAI要求5个月算力翻倍,全球军备竞赛加剧,AI算力产业链全线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