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4年全国大米年均价同比上涨,运行趋势先稳后跌,高点出现在3月份,低点出现在12月份,高低价差为238元/吨。中国稻米供应略减,稻米类进口同比下降。下游消费方面口粮需求增加,其他需求略减。2025年稻米市场将迎来新的供需格局,预计国内稻米均价或同比下降。
2024年全国稻米价格呈现先稳后跌,年尾微幅上调,截止至12月31日,国内稻米均价为3808元/吨,同比下跌161元/吨,跌幅4.06%。供需关系是驱动稻米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天气、国家政策等其他因素影响市场情绪改变短期市场供求,从而影响中短期的价格波动。
2024年全国稻米均价同比上涨
2020-2024年全国稻米年均价呈现涨跌交替的趋势,近五年的高点和低点均出现在2020年,高低价差在360.5元/吨。2024年全国稻米均价为3951.37元/吨,同比上涨1.93%。2024年全国稻米价格呈现先稳后跌的趋势。年内日度价格最高点出现在3月中旬的4028元/吨,价格最低点出现在12月中旬3790元/吨,全年最高价格较最低价格高出238元/吨。
2024年全国稻米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下降
2020-2024年国内水稻种植面积呈现先跌后涨的趋势。近五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增减波动幅度在-0.44%-1.98%之间。2024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为45287.58万亩,较2023年增加90.66万亩,增幅0.20%。其中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份的早稻种面积均有增加。东北产区部分地区少量“旱改水”,种植面积稍有增加。
2020-2024年中国水稻总产量呈现增减交替的趋势。近五年全国水稻的波动幅度在-1.42%-4.69%之间。2024年中国稻谷总产量为20234.44万吨,较2023年减少218.59万吨,同比跌幅1.07%。水稻的产量与种植面积和单产直接相关。2024年6-8月份南方产区高温干旱,后期安徽、江苏等产区受台风影响,导致单产降低。东北产区受到降雨天气影响,稻谷产量在一定程度减产。整体来看全国主产省份的单产水平均有下滑。但由于2024年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较2023年有所提升,国内水稻产量较去年减幅较小。整体来看2024年全国稻米均价较2023年稍有上涨,1-9月,全国稻米均价高位运行,虽然新季稻谷产量同比略减,但由于新粮上市初期供应压力阶段性增加,导致价格回落。
2024年国内稻谷需求量略增
近五年中国稻谷总需求量呈现先减后增趋势,整体仍呈现减少趋势。其中2020/21年度稻谷需求总量为近五年最高2.24亿吨,2023/24年度最低在1.97亿吨,高低差0.27亿吨。按用途来看,预计口粮、工业需求量先增后减再增,饲料需求量持续下降,其他需求量先减后增再减,出口量持续减少。预计2024/25年度稻谷总需求量2.00亿吨,同比增加0.03亿吨,主要原因为2024年部分产区新季稻谷出米率下降,以口粮用途的稻谷需求量将出现增加。国内口粮需求的增加利多国内稻米价格。
2024年中国稻米进口量及出口量均有下降
2020-2024年中国大米的进口量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近五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处在98.32万-619.36万吨之间,其中高值出现在2022年,进口量为619.36万吨。2024年为近5年的低值,进口量为165.65万吨。主要进口国家包括:缅甸、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等国家。2023年9月印度禁止碎米出口后,导致全球大米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大米进口量持续下行,2024年进口量减幅较大,累积进口量同比减少37.07%。
2020-2024年中国大米年出口量先增再降。近5年中国大米出口量的峰值出现在2021年,低值出现在2024年。2024年中国大米出口量为114.43万吨,同比下降29.62%。主要出口目的地为韩国、喀麦隆、波多黎各、埃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2024年我国大米出口量下降,主要原因为国内外大米价差相对较大,国内大米价格持续高位,虽然下半年价格下滑,但仍较其他国家偏高,中国大米出口价格优势减少,从而导致中国大米出口量持续走低。
中国稻米进口和出口量占比相对较小,对于国内稻米价格影响较小,国内稻米价格更多受到供需关系影响。
2025年全国稻米年均价同比下降
卓创资讯预计2025年中国稻米年均价同比下降,其中北方粳稻米年均跌幅或高于南方籼米。从年内走势来看,预计整体维持偏强走势,但波动幅度不大,稳定依然是主旋律,均价或将低于2024年。2025年国内稻米市场供或仍将宽松,市场整体心态较为谨慎。关注202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拍卖动态,预计仍保持托底效应,以市场化运行为主,其他因素可适当关注玉米等主粮产品的比价影响。


- 【热点题材】2025AI盛会即将召开,这一方向(人工智能题材)或将迎来重大机遇
- 药品集采“反内卷”!质量优先不再简单低价中标,或带动医药板块稳步向上
- 清华大学团队在EUV光刻材料上取得重要进展,为下一代EUV光刻胶开发提供可行路径
- 创新药目录加快调整,商业医保助推产业链迎政策红利
- 海南封关时间正式确定,免税旅游概念再迎价值重估机会
- 2025-2030年中国基孔肯雅热药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18%
- 人工智能带来历史性变革,未来十年工业母机将迎来发展关键期
- 供需两端多重因素共同推动,钨精矿价格屡创历史新高
- 长江存储实现首条全国产化的产线,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企业受益
- 超43亿!“史上最挤暑期档”拼出“好成绩” ,电影市场持续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