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生产的边际效应递减与水泥市场的供需失衡

【导语】2025年水泥市场需求继续走弱的表现一如预期,但具体需求在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差异在扩大。供给侧收缩力度继续加大,但作用却出现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下半年市场前景可能仍不会有乐观转变,2025年仍将会是市场下行的中继,缓和的局面或不会出现。

2025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新开工施工面积保持两位数同比降幅,继续拖累水泥需求。基建投资则维持一定增长,增幅相比去年有所提升,进一步扩大了基建投资对水泥需求的带动作用。水泥需求的结构性差异继续扩大。水泥需求的下降,在部分省份已经低于关键水平,导致错峰生产在供给端的作用也明显削弱,已经无法配合推动涨价。200元/吨以下的水泥价格频频出现,行业有再次出现亏损的局面。

水泥产量与需求恢复形成反差

一般来说,水泥作为即产即销的产品,产量变化与需求变化基本同步,但一季度却出现了反常规表现,尤其是春节后的3月份,产量同比增长与实际市场需求感受形成显著反差。3月份一度出现同比增长的态势,与市场的需求认知普遍存在落差。而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3月份华东、华南两个核心市场需求恢复相对较快,带动3月份水泥产量普遍同比增长;而另一方面,由于2024-2025年冬季错峰时间普遍有所延长,导致春季开窑时库存相对较低,厂家补库的需求较强,导致3月份产量实际超出了同期需求。总体看,部分地区早期需求恢复较快,以及错峰结束后的补库需求带动了3月份水泥产量增长。也正是由于这个阶段,水泥市场主流观点对后市相对悲观,但阶段性的供需缺口却带动了今年的第一轮上涨。

错峰生产的边际效应递减与水泥市场的供需失衡

从市场上水泥企业普遍反馈的水泥销量来看,4-5月份同比下降仍然是市场的主要趋势,且降幅普遍较大,仍然超出4月份同期产量水平。销量同比下降10%-15%的情况普遍存在,其中北方部分省份甚至降幅可以达到40%。从这个角度来看,产量数据对需求的反映仍然存在失真,但价格上就更为清晰的反映出了需求对市场信心的挫伤。

春节后短暂的上涨是市场复苏的假象

从季节性因素来看,历年春节都有一个月的上涨时间。春节后到3月份上旬水泥行情出现明显的上涨,高点涨至353.59元/吨。如前所述,今年3月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市场启动较快,而冬季错峰时间相对拉长,导致春季供需错位的情况更为突出,进而为3月份的上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这个阶段持续较短,当冬季错峰普遍结束,相较于供应端而言,需求增速明显出现放缓。供需关系发生逆转的速度超出预期,导致市场进入了需求仍有增长,但价格却快速回落的尴尬局面。到5月下旬,水泥全国均价已经回落到307.58元/吨附近,跌幅达到13%。

错峰生产的边际效应递减与水泥市场的供需失衡

供给侧与需求侧再平衡的空间不足

水泥行业在近两年一直面临量价齐跌的问题,水泥企业应对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在于收缩供给侧的规模,具体方式是错峰生产(协同停窑)和产能淘汰(减量置换)。其中又以错峰生产为主要措施,集中停窑的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可以快速将熟料供应量压缩到50%甚至更低。这种措施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停窑起始阶段的同步推动涨价,依次扭转水泥价格下跌的趋势。而今年上半年唯一的上涨周期在元宵节后到3月初,正处于冬季错峰的收尾阶段。此后4月末,从北方省份开始,各省再次开始阶段性错峰,天数从10-20天/月不等,但无论天数多少,均无法再实现有效的价格抬升效果。初期基本都遇到涨价失败,而到了五月份,已经基本不再出现停窑同期推涨的情况。即便是东北三省,也只在4月下旬落实第一轮停窑20天时,修复了此前的跌幅,而条件则是每月停窑天数达到史无前例的20天。

即便是东北三省20天的停窑力度,也仅是实现了产销平衡,而不足以继续推动价格上升。诸如湖南和湖北这样在停窑天数问题上各家企业一直互相扯皮的省份,价格甚至一度下探到200元/吨以下,跌至全国谷底。

由于1-4月份房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始终处于同比降幅超过20%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房地产相关水泥需求至少在前三个季度不存在同比增长的可能。基建投资虽然保持增长,但一方面总体增量有限,不足以弥补房地产需求下降带来的缺口,另一方面在地区间往往存在不平衡问题。水泥需求继续下降的现状,已经突破了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是当前非采暖季错峰可以达到的最大限度。停窑错峰对于平衡供需关系的作用出现了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供给侧的收缩对价格的正向作用完全被需求侧的疲软所覆盖。

需求的季节性好转作用也将被削弱

按照一般的季节性规律,水泥需求在8月末入秋前后会逐渐好转,9-11月是全年旺季,水泥价格也将再次出现上涨。需求侧主导这个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但如前分析,上半年房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大概率仍会保持20%左右的降幅,这对全年房地产相关需求定下了基调。在2024年底的预测中,我们对于今年进入降息周期,流动性释放进而带动房地产投资回暖有积极预期,但受美国降息节奏放缓影响,中国流动性释放节奏也明显受到影响。最终结果作用到大宗商品市场中,也将明显延后需求回暖的速度,通过房地产投资活动传导至水泥需求上,则会表现出季节性需求回暖也受到削弱。

责任编辑:栎树
精彩推荐
中信建投称光伏已成为反内卷代表性行业,有望回归合理盈利水平
金融界2小时前
小鹏高管回应网传正在制定G6降本方案:虚假消息
金融界汽车3小时前
问界M8纯电版开启预售,全系100度宁德时代电池37.8万元起
金融界汽车3小时前
光大证券:稳定币将驱动人民币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全球扩展以及应用场景多元化
金融界3小时前
网传魏建军授权贾跃亭公司在美组装高山MPV并销售,双方暂未回复
金融界汽车3小时前
加载更多
😀😒😍🙄😎😭😳🤐😴😂🥵😡😜😄😮☹️😊😤🤢🙂😂🙄😬😪🥺😆🤩🤬😓😞🤭🤣😠🥳😵😋🤑😘🤗🤔😷🤪💋💯🤎💣💢🎉🎁
全部评论 0
热榜
关闭 下载金融界app
金融界App
金融界微博
金融界公众号